您当前位置: 主页 > 游戏动态
作者:小编
2025-01-13 22:14 浏览: 分类:游戏动态

游戏充值花光,家长监护与平台责任的双重挑战

你听说了吗?最近有个16岁的小姑娘,竟然把妈妈的所有存款都给花光了,原因竟然是玩游戏充值!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“游戏充值花光”的奇葩事儿。

充值如山倒,妈妈存款不保

这位名叫小瑞的姑娘,在四川绵阳的一所寄宿制职业技术学校读书。为了方便日常联系和微信支付生活费,妈妈林女士就把一部华为手机给了她。这个手机里不仅有号码、华为账号,还有一张银行卡信息,而且这些信息都没有被清除。

小瑞在游戏中充值,竟然将妈妈的所有存款全部花光!据报道,这笔存款共计95000多元,小瑞在3个月的时间里,通过华为账号分300多笔充值,玩一款叫“捕鱼炸翻天”的游戏。小瑞表示,最多的时候充值一笔就是一千多元,最低也有6元,玩游戏的时候上头了,没控制住。

实名认证形同虚设,未成年人充值无底线

按照国家规定,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,8周岁至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,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两百元。这款“捕鱼炸翻天”的游戏规定,18周岁以上才能玩,小瑞今年才16岁,完全是冒用成人身份打游戏。

林女士在发现后多次联系游戏开发公司及华为平台,要求退钱均遭到拒绝。有律师表示,未成年人未获得监护人追认的游戏充值行为是无效的,应根据各自责任划分退款。

警方介入,家长需加强监护责任

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。比如,威远县居民刘女士的孩子在两个月时间内,玩游戏充值一万多元,花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。在警方介入下,最终追回了这笔钱。

警方提醒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,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。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认。

未成年人在游戏内进行大额充值明显不属于与其年龄、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,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游戏运营商退款。而在维权之外,家长也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,在陪伴中引导孩子健康成长。

反思:如何避免“游戏充值花光”悲剧重演

面对“游戏充值花光”的悲剧,我们不禁要反思: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?

1.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责任,妥善保管银行卡、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密码,尽量不要告诉孩子支付信息。关闭免密支付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
2. 游戏运营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,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制度,限制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频率。

3.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,提高自我保护意识。

4.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,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、和谐的成长环境。

避免“游戏充值花光”悲剧重演,需要家长、学校、游戏运营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!


手赚资讯